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轉載)「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KA「納得就納症候群」

金融精英教路 擊退創傷後壓力症


金融從業員及Banker,每天的工作涉及證券買賣,交易員一時大意落錯盤、基金經理投資做錯決定,真金白銀的損失,若是自己錢還可以「暗啞抵」,但客人的錢有何閃失便會累及份工,承受的壓力大到可能隨時爆煲,原來除了抑鬱症外,還有個 看來更學術性的心理症有機會出現在金融人以至散戶的身上,叫做「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市場變得政治化,無法從正常經濟角度預測市況,很多基金經理都改變投資策略,老的 一套Buy-and-Hold(買入長揸)投資哲學破產,進化為Tactical Asset Management(戰略性資產管理),即是要不斷調整投資組合,寧願有賺趁手以避風險,美國肯薩斯州大學學者Bradley Klontz及Sonya Britt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這可能是財策師患上PTSD的表徵。

該研究指,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93%財策師感到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有39%更出現嚴重的PTSD徵狀,包括胡思亂想、失眠、感覺麻木,以及自責等。精神科醫生則指出,香港與外國的金融從業員患上情緒病卻有點分別,原來竟與香港金融業出路狹窄有關!
唔敢睇新聞 經常發噩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指出,香港的Banker情緒病,PTSD和抑鬱症(Depression)都有,但以抑鬱症較多。

李 永堅解釋,這又是香港的經濟環境造成:外國環境較佳,外國人對金錢觀念較豁達;反觀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城市行頭較窄,金融業人士較難「放低」,尋覓另一條 出路,遇挫折後易鑽牛角尖,患上抑鬱症會多於PTSD。他有數個PTSD病例,其中一個便是08年金融海嘯後患上PTSD,症狀包括不敢看電視和報紙新 聞、不敢經過銀行股票機、不敢講經濟和發噩夢等。

而李永堅稱,其實抑鬱症比PTSD更可怕,因為抑鬱症病人中有高達15%會自殺,而PTSD自殺比例卻很小,但會選擇逃避,影響到正常生活。

PTSD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讓病人在安全環境再度面對創傷事件,克服恐懼,嚴重者加藥物治療,輔以調節腦內「血清素」的藥物(SSRI)。最後該病人可以面對財經資訊和股市,甚至繼續縱橫股場。

香港不少知名金融人,在這個猶如「壓力煲」的金融市場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身體或精神毛病,其後如何減壓以回復身心平衡?現在有否改變投資心態與策略?

投資勿衝盡 寫稿助減壓
黃國英最難忘08年金融海嘯的引爆點雷曼兄弟爆煲,「好記得9月15日雷曼宣布破產,美股好似無底咁插,第二日香港係中秋假期,我淨係瞓咗兩粒鐘,全日呆咗睇住部機(股票機),但又咩都做唔到。」

黃國英憶述自己經過多次股災,「97年自己做咗幾年嘢儲咗筆錢諗住買夾屋,點知股災一嚟,第一層樓無咗,但焉知非福,之後樓市一直跌;04年係事業低潮,大跌市後 第二日返公司受靶,但當時管嘅錢少,唔夠1億元,只係70、80張期指,輸400幾萬,更出現心絞痛,幸而有位警察朋友推薦我練太極五行氣功。」

現在黃國英領 悟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唔好衝到盡!(他所管理基金)有兩至三成回報已威到盡;以前好市時,心雄會求個七、八成回報,攻到嘔,但市場一逆轉好易輸死」,現 在「一旦遇上突發事件,先剪一抽(減磅),立即找對沖方法,現在市場好多產品可以作對沖,市跌都有嘢戥住,咁多工具唔會輸死你。」

黃國英又笑說,「其實幫報紙寫稿都係減壓方法,因為腦海要重新組織當日交易,理順思緒,檢討當日交易得失,又可以文字宣洩情感。」

對沖基金經理黃國英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封咪兼封筆 踩單車健身
去年3月「封咪」兼「封筆」,揚言休養一年後「重出江湖」的丁世民,表示現在仍是復出無期,因為「近期忙於處理家事,我隻17歲嘅貓啱啱去咗,另一隻13歲,都想多啲陪佢」。

丁世民過去專注港股到美股時段,弄得自己嚴重失眠,身體轉差;過去一年,丁世民令自己放鬆心情,增加睡眠時間,雖不是佛教徒,頸腕也掛上佛珠,心煩便念《六字大明咒》,都令心境平和,他更買了一部過萬元的單車逼自己到戶外健身。

丁世民現在毋須為客戶「揸盤」,主要是管理、培訓和推廣見客,所以市場壓力確實大減,但他因性格問題而無法完全抽離,「雖然唔關自己事,但見到啲客輸,自己就會擔心到瞓唔着」,所以他自嘲「道行未夠」,還需花時間學識「放低」。

投 資商品期貨由於金額巨、變化多、波幅大,他說一定要學識先止蝕,「以前愈跌愈溝等回升嘅方法已經行唔通」。他又認為可留意另類投資,例如他自己收藏古董錢 幣、股票、債券,又可升值又可放鬆心情。他沒有投資市場熱門的黃金,反而看好白銀,已儲蓄了大量銀幣,因為「銀價其實永遠先升過黃金」,相信6至7年後銀 價會翻一番。

最後丁世民改了復出宣言,表示大市見底當日,才是他復出之時,問他恒指今年最低多少?他說已調高了預測,今年第四季時料見16,000點(原先預測最低14,000點)、道指則見12,000點,即還有兩成跌幅!

商品及期貨業丁世民 廣發期貨(香港)副總經理

古董好鑑賞 藝術勝金錢
曾出現急性抑鬱症病徵而退休的陳子政,現在主要做顧問和非執行董事,令自己有更多時間休息和享受生活,他說人要學懂「別執着,要知足」。

過去他在銀行界任交易員,每天應付急速的買賣決定,漸漸訓練出敏銳的直覺,早年他出現失眠,而證實屬急性抑鬱症病徵後,他亦憑直覺快速決定退下來,因為身體始終最重要,休息期間除了做運動,還看小說療養心靈,更練就了好廚藝。

現在陳子政只任港交所非執行董事、旅遊發展局成員、CVC私募基金顧問,及紅十字會董事會成員等非執行性的職務,這些工作不會太困身和太大壓力,亦不會影響其退休生活,同時仍可為市場貢獻其寶貴經驗。

而 陳子政多年來亦投資了一批古董,來源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地氈、油畫、雕像、銀器、瓷器等古董擺設;但他卻不建議一般投資者沾手,因其流通性低,沒有透明市 場,買賣差價很大,而且市場口味常變,升值無保證,作為投資難免有風險;但更難得的是,他不視古董為投資工具,不計較其升值潛力,學會了欣賞藝術凌駕於投 資升值的道理。

退休銀行大班陳子政 港交所非執行董事

習詠春減壓 長揸不短炒
80年代本港外匯市場曾較股市蓬 勃,交易員操盤超快超緊張,在外匯市場打拚超過20年的陳少平回憶:「我由初級交易員做起,當時一個交易只得10秒考慮。當年交易員壓力大、啲人乜都賭一 餐,更有人試過輸晒成副身家。」他見過有交易員賭電影票房、天氣,甚至明星八卦消息也有人賭。

他笑言「壓力人人都有」,最重要是自己調整心態,他現時工作同樣講求「快」,他會以習詠春來減壓;近年他見同行亦較少以賭博減壓。

「薪水與付出必成正比,若遇上困難時,應先檢討自己」,陳少平認為金融從業員要熟悉市場上的新業務及措施,然後作出配合。目前他個人的投資偏好簡單:「短炒形同『買六合彩』,故以磚頭及長揸股票為主。」

外匯市場猛人陳少平 中銀(香港)總經理及投資主管

漫步唸佛經 大假必全退
馮孝忠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工作壓力,遠不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般大,97年除股價暴挫外,聯匯亦臨脫鈎壓力。

銀 行業工作繁重,馮孝忠有個保持忙而不亂不動氣的方法:他習慣每天由寓所慢慢步行至中環恒生總行上班,下班再步行回家,藉此調整及放鬆心情;聽說他還一邊走 路,心中一邊唸佛經,令呼吸調息平和。他又每周至少打一次網球,每次兩小時,鍛煉身體;每逢放大假,他更選擇「全退」,去一個手機也找不到他的地方,完全 與工作隔離,享受大自然。
由於工作性質關係,大部分銀行家的投資都受到嚴格限制,馮孝忠的投資就是每月把公積金全部放在恒指之上,由於是月供,恒指最高時買過,最低亦買過,不用花時間「make decision」;除此之外,便是外匯定期存款,但他也只是間中調整外幣比重。

銀行大班馮孝忠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

小資料:甚麼是創傷後壓力症?
創 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指人在經歷過巨大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如天災、嚴重意外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心理狀態失調,並產生後遺症,症狀包括噩 夢、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及易受驚嚇等。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 II



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 II

 

五月份時信報寫過一篇叫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的文章講述戰友道奇如何透過極簡單的交易系統(心法跟對沖基金之王達利奧All-Weather Portfolio相通)平淡如水卻跑贏盈富、標普500 ETF文章刊出後收到網友電郵如下:

網友W
問題是有關201358日的內容,如下,組合以1.5 倍槓桿運作(一蚊本買個半嘢),想問點可以槓桿買甘多樣野,係咪要pb先做俾客,以我所知,係咪將股票同債券按俾銀行做槓桿,望能教授一下如何操作。

網友J
你好,看過你的一篇文章;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請問可否解釋一下如何槓桿1.5買下內文組合?
Thx s lot

解答如下:

首先非常抱歉拖了很久才回覆兩位網友

關於槓桿買賣部分操作其實極爲簡單由於使用的工具不是個股(例如中電(002 、煤氣(003 、港鐵(066))便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例如:TLTTIPMINT) 只要閣下開設了孖展證劵交易戶口便能用1.5 倍槓桿運作。由於債券和貴金屬ETFS多在美國掛牌交易所以道奇選擇了買賣美股佣金極爲平宜的Interactive Brokers(可參考舊文如何抄美股高手功課)

至於回報方面據道奇表示五月和六月各輸約5%7月至今回報約爲3%2011 4 以來26個月回報24%仍然跑贏恆指炒爆地球基金一條街,跟標普500 ETF相近

方法用對投資是不用吓吓用死力。巴菲特身家N個零不是靠每天坐在電腦前密集炒期指感受市場氣氛」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聯絡電郵: lifeislonggamma@gmail.com)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書籍推介 (「批判性思考」 Heuristics and biases相關)

書籍推介 (批判性思考 Heuristics and biases相關)


收到網友V的電郵:



吳瑞麟先生你好

拜讀閣下文章獲益甚多,猶以介紹Nassim Taleb 的最為大開眼界。從文章得知先生閱讀甚豐,望先生能分享其中認為最有得著的書目。




回覆如下:

感謝來函,立志寫博客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多推介一些書本。只是近來放在閱書(尤沉迷Nate Silver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The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如果你是塔雷伯(N. N. Taleb)的粉絲,翻了第一頁後,必欲罷不能)及打坐的時間較多,舞文弄墨的時間給零和掉。書展在即,應趁機推介自己受益的好書,先生之言,如當頭棒喝,不禁怠慢,立連同戰友道奇撰寫本文。



作爲交易員,近兩年多的閱讀和自我訓練,有意地圍繞:

  1. 「如何應付不確定性(uncertainty)(尤其是黑天鵝事件)
  2. 「如何透過訓練「批判性思考」去提升決策的質素」、
  3. 「如何使情緒在市場大幅波動時,能保持極度平靜(「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境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4. 「改善學習的效率(學習的王道)
本文先介紹基本跟「批判性思考」有關的書籍。爲甚麼我們要學習「批判性思考」呢?因爲可以大幅提升決策的質素。例如明白了何謂「司機的知識」的思考錯誤,投資的效果便能立時大增:

話說普朗克(Max Planck)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後,巡遊演講,內容一曲走天涯,久而久之,其司機也倒背如流。某天,司機忽發奇想,向普朗克提議:「老細,講得多都會悶,不如下一場,我代你講,你就cosplay做司機,坐在前排休息下。大家都無咁悶,好唔好?」大教授覺得提議蠻過癮的,便欣然接受。


於是司機膽粗粗上台演出,久聽成精,說得七情上面,台下觀衆聽得如癡如醉。冷不防有位物理教授提了個問題,眼見露出馬腳之際,司機竟不慌不忙,反過來「串串貢」,手插袋地道曰:「我萬萬沒想到,如此場合,竟有如斯低B的問題。無用本人出手,我個司機代我答就OK嘞!」



這個笑話,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T. Munger)經常掛在口中。據芒格的說法,這世界有兩種知識:一種是「真知」,是那些滿懷求知欲的人,長期燃燒生命所換來的成果;另一種是「司機的知識」,指的是行爲舉止,表現得好像他們確實知道,事實只是虛有其表的人。這類人,會找專人訓練表演,演技出衆,好眉好貌,說話天花亂墜,聽得人如癡如醉; 然而,就像港產片「鼠膽龍威」中的張學友,演出時氣吞萬里如虎;實戰時十秒內就斷手斷腳。



「司機」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爲力。「司機」的廢話,聽一秒都嫌多。具真材實學者,十年磨一劍,或一遇風雲便化龍,或九天龍吟驚天嘯,捻花微笑,有意無意間流露的一句話,已夠受用終身。


 一旦領悟「司機的知識」之害後,投資決策效率便能急速提升。舉幾個自身的例子:

例子一:自四月起,陸續沽港股,買美股、日股。當時有相識好言相勸,美股位高勢危,出現大量派貨日(distribution days),應該逢高沽空。自己當時的做法,是敬而不理(),繼續長線持有美股。何解?在五月舊文有寫過:

「近來有兩項關鍵資訊,大家不妨細心思考: 巴菲特在美國廣播公司(ABC)談話節目「本週」(This Week)上表示:「股價沒有被高估。它們肯定比固定收益投資還吸引我。」

“I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what the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 month or next year. But the economy generally has gotten better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The stock market got very depressed. I wrote about it in late 2008, and said the stocks are very cheap. They’re not as cheap now. They don’t look overpriced. They certainly look more attractive than fixed income investments to me. But I have no idea what the stock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 month or next year,” Buffett said.

評語:雖然美股勢如破竹,但股神說美股仍然不貴。高追美股,短線或會短暫坐艇,但如果巴菲特不是老到懵了,長線美股賺錢的機會,應比普通人憑感覺的估計為高。」

筆者這位相識,只精於聽消息短炒本地細股,連美股戶口都未開。另一方為身家有N個零,惜言如金,珍惜名聲,畢生投資美股的神人。孰爲「真言」?三歲小兒當明。但回首五月,受害於「司機的知識」者,多矣!後來美股略爲回調幾%,已破新高

又例如年初時,A股死貓彈,財演由長年冷嘲熱諷,變成見升唱好地溝油當印度神油(當日見報時即怒罵:冚家鏟,又X嗡害X死人!)。自己不爲所動,源於一月時,瑞信的陶冬先生,在會展開show,指出是次中央放水,實體經濟反應微弱,與之前幾次放水的局面大不同(其博客也多次提及)。接着過舊曆年後,跟一個在國內做商品批發的朋友傾談(營業額數以十億人民幣),問及大環境如何,答曰:「X,死X得,我已經沽晒所有股票!」遂避過從三月以來國企股的跌浪(事後回想,陶冬三月時已經指出商品位高勢危,當日自己如果心水清點,高沽中資資源股,上半年回報可以更高)。但常人多無受過「批判性思考」的訓練,反落力地聚焦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演員言論,越是努力去尋找生動有趣、熱血沸騰、悽美動人的「司機的知識」,投資成績反而更衰。

嗚呼!可憐衆生。無明絕「真言」




那如何辨認,孰爲真材實學之士,孰爲X嗡當秘笈之徒?股神「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概念,便是照妖鏡:所有落在個人能力圈之內的事,我們都能如數家珍;反之,所有落在個人能力圈之外的事,我們則是一知半解,甚至毫無頭緒。而能力圈的建立,必建基於「十年磨一劍」:

十年=長時間;
=經歷了N次「勝由敗中求」,從失敗中學習;
一劍=集中

由此推論,具有以下一樣或多樣特徵的人,較有機會是「鼠膽龍威」中的張學友:

-自稱「樣樣炒,樣樣精」;
-「精研」股票數以萬計;
-持續高頻地,同時發表數個範疇的意見,例如飲食、電影、文學、投資、政治、歷史...(廣東話好貼切:「周身刀、無張利」,因爲「十年磨十九劍」)
-從來不會說:「我唔識」;
-永不能保持沉默,必須24/7地演出;
-不斷地重覆犯相同的錯誤;
-很注重運氣(因爲從無分析自己的打法缺點)

 由此可見,破解了單一個思考錯誤,避免的損害,已如斯巨大。世間的思考錯誤,約爲百多數,如能多讀多破,輸少的冤枉錢,行少的冤枉路,會是何等驚人!

 下面是小弟和戰友道奇共同推介跟批判性思考相關的書籍:

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早前(5/5/13)名人堂的文章,已經介紹過「思考的藝術」一書,「行為的藝術」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中譯本近月推出(原文為德文)。月前旅台時,第二本剛於誠品上架,基本上見到作者名便買入,可見對這個系列的信任。

對 於心理、思考謬誤的入門書,讀過之中以這兩本的綜合評價最高。這類書籍,一個極端是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的標準教科書和論文結集,勉強買了也看不完,一大堆 原料,自己也整合不出架構來,徒然浪費時間金錢。另一個極端,則是求其抄一些學名和相關實驗的書籍,本地和中台都有大量出版,質素比較參差。

這兩本德文翻譯書,則勝在於廣度和深度取得平衡。兩書加起來合共百多個心理誤區,每個只用三版紙介紹,通常是用一個故事來定義,再有兩三個實例。文中例子一是有趣、新穎,一是相當實際,所以極易入腦。我們有時候就算忘了謬誤的學名,都會記得故事,可以查番轉頭。

作者與「黑天鵝」作者塔雷伯,是互相評改書稿的好友,當然其思維亦互有啟發;另外從書中註解可見,作者行文簡約背後,也是做足功課。「思考的藝術」一書,於德、港長踞暢銷書榜,其來自由因。



作者:Daniel Kahneman
出版社:Penguin



有言在先,具英語能力者,議看英文版。小弟起初讀簡體字版,翻譯差到噴泡,同一個名詞,前中後有三種譯法,難破解過二戰德軍「謎」碼(enigma);台灣繁體字譯本,也被「主場新聞」,批評得體無完膚。

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與已故的拍檔Amos Tversky,一起做的硏究,是行為金融學的基石。康納曼亦因此以心理學家之身,也能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Tversky當時已過世,與此無緣)

以往康納曼與其他學者做的硏究,多數是一個題材,做幾項實驗,再以論文形式發表。問題是量多而散修修,沒有一個完整架構。快思慢想是康納曼將這些材料大整合的著作。

快思慢想是「批判性思考」數十年科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篇幅較長和複雜,但有了上列杜伯里兩本書打底後,問題應該不大。

讀書不在多,在於讀通﹑應用。要精通「批判性思考」,此三書應已足矣。



 [本文與戰友道奇共同撰寫]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聯絡電郵: lifeislonggamma@gmail.com)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美息飆升REITS更危



 美息飆升REITS更危


五月時寫過一篇關於領匯(823)的文章指出美息上升,會對REITS造成壓力

當時10年美債的息率為2.13%現在已升至2.73%



現時領匯的息率為4.08%10年美債息率僅高1.35個百分點。五月文章曾指出,2007年以來,本地REITS的息率,平均比10年美債息率高3.5個百分點。現時兩者的息差之窄,可直追2007年大牛市,極不抵博,不論長線短線

前文也引用過Morgan Stanley報告中的一個估值矩陣,展示了美國10年債息和領匯跟美債息率差距,理論上如何影響領匯的合理值。如果美息升到2.5%,而息差維持在2個百分點,領匯的合理值為35元。現時美國10年債息已高過2.5%,合理值會比35元更低



就算是收息,直接買美債的相對值博率更高。只是本地市場形勢太熊,基金經理為了避險才繼續把資金停泊在REITS。散戶何不直接套現?

恐怕不久將來會有另一次大型的財富轉移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聯絡電郵: lifeislonggamma@gmail.com)